大隋,仁寿元年。
大兴皇宫太子府中。
重新复位的杨勇在处理完朝政之余,满心期待地将目光投向天幕。
只因那神秘天幕上关于胤礽的故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石,紧紧的吸引着他。
看到天幕中的胤礽幼时备受父皇宠爱,杨勇心中那份潜藏的羡慕如潮水般翻涌。
他想自己当初年少时的时光。
那时候,他身为隋国公府嫡子,父皇也是这么宠爱他的。再到后来,父皇杨坚代周称帝后,封他为太子。
杨坚虽未如天幕中康熙时刻监视胤礽那般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可终究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他产生了忌惮之心。
父子二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处于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悲剧状态。
杨勇:“想孤当年被立为太子时,父皇纵然雄猜多疑,却也给了孤相对的自由。哪像这胤礽,一举一动皆在监视之下,实在可怜。”
他忽然又想到当年,父皇杨坚有意扶持二弟晋王杨广与自己争位,那时的他,对手不过一人而已。
再看天幕中的康熙,一下子给予封爵的就有四五个皇子,且四五个皇子都能参与朝政,其中大阿哥胤禔,更是康熙故意扶持起来,用来制衡太子的磨刀石,很显然,康熙此举,无疑是将胤礽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杨勇试着代入胤礽的心境,只是瞬间,他便只觉头痛欲裂,仿佛随时随地能感受到那股无尽的压力。
大唐。
贞观三年位面。
东宫之内,太子李承乾同样在全神贯注地盯着天幕。
当听到天幕中索额图煽动太子胤礽的那句“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时,他不禁心头一震。
小李承乾微微低头,心中默默计算:“若依天幕时间线,胤礽于康熙十三年出生,十四年被册立为太子,此时天幕中是康熙四十一年,那就意味着 胤礽已经在太子之位上待了二十七年之久。”
说着,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在他之前的历代太子事迹,喃喃自语道:“在孤所熟知的太子中,似乎唯有汉武帝刘彻的太子,戾太子刘据在位的三十二年能超过他。”
再结合天幕中康熙对胤礽的种种态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