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七蛟正在一旁,所以他们暂时没有被允许妄动。
好几人拿希冀的眼光去瞥李缥青,然而少女只端坐和左右的沈杳楚念二人笑谈着,真有几分不动如山的掌门风范。
裴液则依然沉浸在书册之中,直到少女聊完了挪身过来,他才抬起头。看了眼少女,一笑道:“要一起看吗?”
“可以吗?”少女一偏头。
裴液还真愣了一下,看了看手中的书:“应该可以吧。”
明姑娘应该不在意这个,而且也不是什么珍贵秘本,他都打算留个抄本在武馆了。
“只不过可能有些难读。”裴液犹豫着将书摊开在两人中间。
这本明、祝二人齐齐称道的剑理启蒙书没有流传到所有江湖门派,并非是大派在垄断。这书不是哪家独有,也不关系什么武学机密,只要肯印,要多少册有多少册。
很多人没听说过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确实流传不开。
实在高屋建瓴,实在立意太高了。
没人读。
明、祝这样的人当然以之为最好的启蒙,读完后可以对整座剑道之山建立认知,知道自己手中的剑在什么位置,如何流变分化而来,头上的剑是什么、脚下的剑又是什么等等。
但对大部分普通的修者来说,迷迷糊糊读完,再低头看看自己手上的剑,会实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学剑之前你非要先跟我历数洞庭剑的优劣,再谈云琅剑的高妙,如此好不容易学完了,低头一看,手里的剑法叫做《扶柳剑》,已是武馆最好的一本,而以自己的资质,五年能学到位就谢天谢地了。
真是承蒙看得起啦,但下次还是讲个话本故事吧。
所以实际只有极少一部分,有机会登上剑道山上半段的人,才能把它当做一本启蒙书。
在一些高处的、年轻剑道天才们的圈子里,如果你说你的第一本剑理书是《六朝剑艺概论》,都会顿时得到不一样的眼光。
裴液倒是还不知道明姑娘口中“先作个启蒙”的书有如此地位,不过随着阅读的进行,他也确实注意到了它的“不脚踏实地”之处,因此犹豫少女是否合适来看。
但李缥青已经低头看去,这本书少年正翻到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