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见过洛蓝阿布和一些旧臣、部族,没等一旅核算审计班对塞梅伊收入支出清算出便赶赴金矿,说看花了的有啥用,还是要挣钱了么,明晃晃的金矿放在那不去抢,在这自己乱交(胡整)自己有啥用。
无风也觉有理。大元刚开国不足一年,百废待举,正如文景之治时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放手大胆让去弄可能更有成效。但审计、考核、评估还是要搞的,这样才能摸清每个城市的情况。这是史上第一次,得让一旅的人慢慢熟悉掌握运用这种模式。管六城的人层次明显低于文景之臣,借此机会,指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不适合管城的还得调整去守城或打仗,这是无风想要的。无风捎信也告诉拓跋明玉、徐布前,让按此模式管理城市。
塞梅伊的头几天,无风无事可做,兴致来了便到城里四处逛逛,看看民生安计,问问物价行情,尝尝民间疾苦,逛了一次,便再没兴趣,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街上讨吃的要饭的、卖儿卖女的比比皆是,好吃好玩的几乎没有。来这个世界久了,早知道这是真实存在,可亲眼所见还是有些难过。
明之前玉米、洋芋、番薯没有传入之时,粮食产量极低,大部分是吃不上吃不饱吃不好的。劳力少、天灾和生产工具、技术、品种、水利设施的落后导致粮食产量低,战乱、富人的盘剥、朝廷的压榨,大部分农民长年处于破产状态,所谓的富人口中的流民流寇数不胜数,根本不是后来为了迎合观众电视上放的锦衣玉食、坦胸露乳,人长的奶油水滑、白白嫩嫩,一天吃饭没事你情我爱。
小脚奶奶常说:十几岁时差点把她饿死,草吃完了吃树皮,什么都没有只能吃观音土,她的一个哥哥就吃观音土吃死了。放在现在谁还能想到没草了,可看了北州地方志,无风才明白。
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旱。
民国十年(1921),复遭旱,灾情甚严重。
民国十三年(1924),大旱。
民国十四年(1925),春夏无雨,禾苗出土尽枯。
民国十七年(1928),旱。
民国十火年(1929),百年不遇大旱,一年未雨,人挖草根,剥树皮而食,老残、病患者冻饿而死。
民国十九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