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跟机构主力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真正意义上控盘有没有达到。
这里就 可以看出,为什么游资大佬们,不惜第二天吃面,也会去跟一波流上来,因为最赚钱的就是一波流拉升上来所赚的钱,真的不需要花很多力气去想主力今天怎么样,后面怎么样。
根本不需要,只要不继续拉,就跑路,就完事了。
再到买卖,扁焦料想了一下,空仓其实算不算一种买入呢,就等于买入了他没涨也没跌,可以不可以这样算呢。
可以这样算的话,其实是要符合一个条件,就是这个标的,需要每天都看一遍,看逻辑,走势,预判下一步怎么走,狂跌怎么办。
反正就是一个字复盘。
因此,这一套下来,在主力反手增加仓位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放量的阳包阴,或者横盘的突破,这种位置去买入。
当然也有可以去做左侧的可能,不过需要非常确定就是这么走再去。
那么问题来了,扁焦料一直希望的是持筹一个标的,一段时间再卖,变成了就和打游击战差不多的买卖方式。
也就是一直观察,到大盘的风来了,标的刚刚好主力也有控盘的力度,上去咬一口就跑,战略上变成了快进快出。
那这样还算是稳定持股吗,其实本质上,还是不被其他标的吸引,涨停了就去,这种情况扁焦料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说,但是莫名的合适现在的微型资金量的做法。
其实不参与调整,是有很大概率会在拉升过程中拿不住的,周五的三夫户外就是一个例子,更加前面的金针菇也可以作为一个反面例子。
不过,这里吃不到更多利润的问题,扁焦料认为在于,不确定市场稍微不好的时候,主力控盘这个标的,能不能很好地在这个震荡的市场,比如说周五。
抗住压力,显然,三夫勉强抗住,金针菇也抗住了,低空也算勉强抗住,而中公,天风,算是没能抗住。
他们呢区别上,低空算是反弹的节奏,中信海直算是还在拉升,可以看出中信海直的主力此前的仓位是反手进场了很多的。
那么细微上的区别,还是回到最本质的仓位重不重的问题。
而扁焦料也发现了这一点,本质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