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使后来的洋务派不得不“师夷长技”以自救;义和团让列强明白“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放弃了殖民统治的妄想。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教员提供了正反两面的经验:既要发动群众打破旧世界,又要以先进理论避免历史周期律——这正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源头。
今日回望,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义和团的“天下一家”,虽未完全实现,却如火炬般照亮了近代中国的觉醒之路。那些至今仍贬低这两场运动的人,或许忘记了:当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戊戌六君子的鲜血、孙中山的十次起义尚未到来时,正是这些“愚昧”的农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民族的尊严。他们的名字或许未载入史册,但每一道伤疤、每一声呐喊,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近代中国的苦难辉煌,本质上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意义,不在于军事上的成败,而在于证明了:即便在封建压迫与殖民侵略的双重绞杀下,中国底层民众从未放弃过对公平、尊严与独立的追求。这种“野火烧不尽”的生命力,才是列强始终无法真正征服中国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时,更应看到其背后的逻辑陷阱:否定农民起义,就是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污名化底层反抗,就是为侵略与压迫辩护。正如教员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从金田村到廊坊,从《天朝田亩制度》到“天下一家”,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次抗争,都是人民用血泪书写的正名状——它向世界宣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永远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