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修行宝典 > 第26章 中国的全球布局(2/4)
政策充满警惕——他们担心中国模式的传播会动摇其统治合法性的根基。

    中国的立国根基是“人民民主专政”,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种理念体现在制度设计中(重大政策通过基层调研、民意征集形成),以及对“共同富裕”的持续追求(如三次分配制度改革、反垄断法修订)。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深深植根于此——2023年,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疫苗援助超过22亿剂,远超其他大国,其背后逻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选边站”的零和博弈。

    反观全球多数国家,其立国理念本质上是血缘世袭或资本垄断特权:无论是东南亚威权政体下的军方-财阀联盟,还是拉美“民粹-寡头”循环中的政治精英,其国家机器的核心功能是维护少数群体的利益。这种差异导致中国难以通过“利益输送”或“意识形态输出”建立依附性同盟。例如,美国可以通过军事保护、经济援助迫使中东国家选边站。中国与这类国家的合作,只能建立在“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这是因为中东国家统治者都是特权阶层,是中国国内打倒的对象。这就决定了双方关系难以达到西方盟友间的“战略绑定”程度。

    所以中国只能选择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通过“国家社会主义”实践推动全球渐进改造。

    如经济合作中的“发展赋能”:在与资源国(如非洲、拉美)的合作中,中国不搞“新殖民主义”式的资源掠夺,而是以“基础设施换资源”模式建立平等契约。例如,中企在安哥拉建设的本格拉铁路,不仅改善了当地交通网络,更带动沿线农业、制造业发展;作为交换,安哥拉以原油供应抵扣项目款项,这种“建设-发展-共享”的模式,既满足中国资源需求,又提升当地民生水平,避免了西方“贷款陷阱”的负面效应。

    理念传播的“润物细无声”:中国在海外投资中嵌入社会公益项目,如在巴基斯坦建设的瓜达尔港配套医院、在埃塞俄比亚援建的职业技术学校,这些设施不仅服务当地民众,更潜移默化地传递“劳动创造价值”“集体协作”等理念。2019年,中国在非洲启动“万村通”工程,为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电视,其中80的节目是中文教学、农业技术和中国文化纪录片,这种“民生+理念”的输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