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江海潜寻 > 第56章 被流感撂倒(1/3)
    第二天上午,考古队继续展开提取文物的工作。工作进行到后半段,往往比前期工作要难。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在火锅里捞食材。一开始,哪哪都是牛肉、毛肚、肥肠,随手一夹就有。

    但这火锅吃到后面,食材不多了,食客们要想把这锅里捞干净,就得拿着勺子、漏勺,在锅底划来划去,捞来捞去……

    考古队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要知道,如果收尾工作做得不够细,保不齐还有“漏网之鱼”,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尽管他们查找的速度变慢,双手摸索好一阵可能收获寥寥,也只能耐着性子去探去找。

    转眼到了收官这一日。凭经验,郭超仁往距离沉船两米远的地方探了过去,不久就摸到了一个类似于桅杆的木质物件。

    郭超仁不敢轻举妄动,出水之后立刻把这事汇报给王逸少。

    王逸少整理材料后,临时召开一个短会。在会上,王逸少说,这个桅杆是主桅上断裂的一截,作为有机物质它埋在泥土里已经十分脆弱,一般的文物提取方式,恐怕会对它造成损伤。

    所以,最好的处理方式是,采用临时固型提取技术。这项技术,是浙大的一项研究成果,目前已有一些考古机构进行了采买。上海水下考古研究所,也在其列,但买来之后他们还没用过。

    最后,王逸少说:“藜芦醛容易结晶,我们必须对双层水下密封保温瓶进行检查。本来想给大家放个国庆假,没办法,只能延后一两天。”

    参会的人员,有些听说过这种技术,有的还是第一次听说,比如童婳。

    散会后,童婳跟着王逸少、郭超仁前往往工作间,想要一睹为快。

    郭超仁也没少跟她讲解,临时固型提取技术的独到之处。

    原来,十余年来,在国外就有一些提取脆弱文物的技术,但这种技术无法做到对脆弱文物的“原状提取”,势必会丢掉最珍贵的原始信息。

    后来,浙大的研发团队,受到了田野考古的启发,开始以“原状提取”“可逆”为目标,寻找一种类似于环十二烷、薄荷醇的材料。

    在田野考古中,为了给脆弱文物定型,考古队会使用环十二烷、薄荷醇来对文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