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江海潜寻 > 第122章 科技·实物·模型·海神(2/3)
疤痕,每一处腐蚀,都是它曾经的冒险和经历的见证。而现在,它静静地躺在展览馆中,等待着人们去解读它的故事。

    过了一会儿,郭超仁指了指“南海一号”发掘现场,说:“我们想进去看看。”

    “可以的,但今天不行。经过发掘和加固,现在对残船的保护已经进入保护阶段,规章制度更严格。负责这一块的叶老师外出学习了,我也进不去。明天他应该就回来了。”

    “行!”

    “我们上二楼吧。”

    如果留心去看,每个参观者都会发现,二三楼被连在一起,做成了船的造型。特别是二三楼之间的旋转梯步,让人沉浸其中,感觉自己从甲板攀上了船舱。

    参观之时,郭超仁对二楼“第六章节‘遗珍’”部分很感兴趣。

    他特别留意了一下展板上的解说词:经济与贸易是一切社会文明发育的基础,海洋经济活动同样也是古代沿海各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王朝统治者倡导“江海求利,以资国用”,积极发展海上交通,经营海外贸易。东南瓷器、丝绸、茶叶、金属物品等船货的生产与海外输出,海上世界蕃货异物的登陆华南并流向内陆,构成一个巨大的贸易体系。“南海一号”沉船中的船货堆放有序,按类归置,属于外销的商品正是当时中国繁荣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证。

    要进行贸易,须仰赖于科学技术。

    在这个展示空间里,古代指南针、指南鱼、牵星板、现代船用指南针、船用警钟、焚香装置、测深锤等航海实物或模型,都拓宽着参观者的认知。

    “爸爸,那是什么?”展厅中,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被一蓬鸡毛状的模型吸引住了。

    他扯着爸爸的裤腿,直往一个展示柜冲过去。

    “哦,很抱歉,爸爸也不认得这是什么东西,”这人一边看起了展签,一边念给孩子听:“五两模型。‘五两斜飞不暂停,长鲸吹浪晚冥冥。’——明代陈价夫《夜读琼海》。五两是古代航海木帆船用于识别相对风向的装置,将鸡毛编成羽片挂在高竿,其构造简单、移动方便。为了掌握风向,其重量必须在五两以上、八两以下,太重难以吹起,太轻则易于旋转。”

    孩子认真听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