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宋小农民 > 第669章 缴纳夏粮(1/4)
    在工牧业不发达的地区,农业是家国稳定的重要基础。

    没有粮吃,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

    然而,古人真的吃不上饭吗?

    别的地方,潘小安不知道。但在潘小安的辖区,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分到土地的人,又从官府这里借到了种子。

    农忙时,他们把种子种下。农闲时,便开始开凿沟渠,修补道路。

    这些出来做工的人,虽然没有工资,但他们做的活,可以抵扣税费。

    他们也可以赚些吃的。省下的粮食,让家人吃的更饱一些。

    地里的麦子收获不多,但也有二三百斤。

    一口人三亩地,便能收获千斤粮。

    一个人一天可以吃多少粮食呢?

    老弱妇孺,一天也就一斤粮。一年也不过四百斤粮。

    只要是风调雨顺,只要是少贡献一点,他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宋时工商业发达。百姓相对富足一些,所以这个时期的人口,比之以往任何朝代的人都多。

    吃不上饭,还生孩子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

    多数理智的,有思想的人,总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生养孩子。

    这些人才是稳定社会的基石。

    金州几府的人口,在这个时期快速增长。

    这源于百姓的粮食产量增多,而赋税减少。

    这源于百姓的活计增多,且工钱增加。

    这源于相亲角的建立,年轻人谈恋爱的热度增加。

    这源于两情相悦之后,官府会给他们发放结婚银子,负担减少。

    这源于孩子出生之后,奖励增多,生活费却减少。

    只要在金州府出生的孩子,在适龄阶段,做学问,还是做工人都可以免费学习。

    潘小安在金州府推行了三年的,“不得歧视,相互尊重各行业”的条例,已经初见成效。

    很多人家,不再执着于读书考状元,而是在孩子有了一定力气之后,就送去工业学堂,学习技术。

    也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金州府在未来的百年里,工艺人才,手工匠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有了这些工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