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高度。但桑托在赫拉要塞的地下抓机械教的壮丁打造的这套通讯器,光是灵子萃取和加速器的环形部分就已经占据了六十多平方米的空间。
在风暴边界号上,相应的功能是集成在船壳当中完成的。但即便有什么人来允许桑托大兴土木,模仿风暴边界号的做法,把这部分环形的装置打进墙里藏起来,正当中负责构建符文魔术阵、用于执行降灵兼解码灵子讯号进行通讯传输的部分,整体也有三米多高。
桑托很挫败,这意味着风暴边界号上来自公元两千年的科技树确实在小型化和集成化上碾压了帝国——倒不是说其中的各部分零件在帝国中没法做到那么小,只是因为帝国从没在这方面产生过如此极端的设计需求,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从没追求过缩小体积。这也是欧姆弥赛亚信仰在设计上造成僵化的一个侧面:比起让神圣的机械去适应人,机械教更倾向于把人改造成适应机器的样子:什么?这枪六十公斤重护教军拿不起来?没事,给他们在腰上加装一个辅助机械臂就行了。什么?这份持续存在的荷载会压迫腰椎提高护教军的折旧速率?还剩点人道主义思想的贤者或许会考虑要不要把护教军的腰椎也换成陶钢的,但更普遍的做法显然是,贤者在经过一番精密而精确的计算之后,略微提高向生产护教军素体的机械子宫的订货量。
按照这个思路,在帝国中更普遍的做法显然应该是:在三米多高的主操作台边上加点台阶,好让操作员能爬上去。但在见过风暴边界号上的种种设计之后,桑托开始觉得自己不能忍受这个了:他在这部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违背祖宗之法,把符文魔术阵和水镜搭在了一个可升降的悬浮重力定向装置上——把原本只应该“躺平”在桌面上的操作界面竖了起来,并通过冗余布线立在了装置的侧面。
再然后,这个“创新”带来的结果让桑托更加崩溃了:多出来的这个悬浮重力定向装置在任何人眼里都并不是什么高尖精设备,顶多算是一个半成品的反重力引擎。但就是这个玩意儿,让整个机构的耗能硬生生比原设计高出了4370,比风暴边界号召唤室里藤丸立香手搓出来的原版高出了6752。
——这侧面说明了,整个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总体能耗其实非常的小,在里头塞一个民用的低端可控聚变反应堆都足够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