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马上否定了想法。
让姜黄去信什么虚无缥缈的,可能还不如掏钱买一张彩票。
既然实际主体目的不可能,任何猜测也都仅仅是猜测。
把手机搭在书墙内,又需要侧着身子挡住斜后方若有似无的目光,耳机只戴靠窗一边的耳朵,手机屏幕里随之出现的老捷达驶入山脚下的停车场。
原莱寺与其说是寺庙,不如说是在佛门胜地贫瘠的南方,信徒们众筹出来的一个许愿之地。
原莱也不是原莱,而是“原来”,取佛家“本是无一物”的谛语,“原本为空,往来皆隅”之意。
后来在注册时,寺里大和尚擅自做主改成“蓬莱”的“莱”及仙人所住之所,然而一知半解之下,一个佛一个道,几乎沦为笑话,要不是整个珠光山颇有灵气,庙子又在幽径曲通处,可能早已被抛弃。
只能说玄学永远有其存在的土壤,而滋养的是信徒们只为虔诚而做的虔诚,当然捐赠也必不可少。
姜黄顺着蜿蜒山路一路前行,微微有些坡度,铺着一块块的青石板,狭窄的道路两边是被连续冻雨打发萧条的枯枝,怪异嶙峋,如同干枯的巨大手指。
却时不时有香客从对面走来,错身时会互相打望一眼,是不是真的信佛,一眼能看出,如果是来拜佛的,会趋于和善,如果只是猎奇,挂着微微愠怒的表情。
嗔,原本是嘴里永远说不出真话的意思。
姜黄没有任何理会,沿着小路走到一栋可以说是标准寺庙的建筑前,坐北朝南的朝向,首见的是山门,又称为三门,分别为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大一点寺庙也会把山门修成殿,一左一右摆两尊金刚力士,不过原莱寺本身也只为类似情感寄托,资金有限,只保留了核心区域,其它的能省则省。
所以更不会有造价高昂的钟楼、鼓楼,缩减成本再加上电子钟更好用,不过也预留了地盘,或者等一天哪位善男信女发迹了,捐两栋平地小楼出来。
天王殿当然也被省去,再往里走是省不了的大雄宝殿,走进后,里边上香的物件一应俱全,当然在香火前张贴了收款二维码,方便没有带现金的信徒。
姜黄只是瞅了高高在上,以铜带金坐佛,微眯着双眼,审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