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这个时候又问道:“公佑,那个赵云,到底什么情况?既然袁三公子没有害人之心,此人岂不是一介小人?”
赵云当初阻拦刘备会盟的举动,在此时已经完全沦为小丑的行径。刘备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明白,袁尚当初要是想杀自己,今天就不会把徐州给自己一半了!既然袁尚能给徐州一半,当初就不会想杀自己。所以赵云必然是一个反复小人!
然而刘备是无法知晓袁尚对自身态度的转变的,要不是头天晚上贾诩劝说袁尚,此时袁尚可能已经兵发沛城了!
孙乾也对赵云观感不佳,说道:“纵观赵云此人并非有志之人,吾观他在袁尚军中无所事事,虽为客卿但是并不为主分忧,从不主动领兵打仗,乃是袁军中唯一的闲人。非但如此,他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他曾经表达想投靠主公的意思,但吾观他平日做派,实在是不配给主公做部下。尽管赵云武艺也算高强,听三将军说,赵云的武艺比颜良文丑还略强几分,但人品反复,平日慵懒。何况袁三公子要平分徐州给主公,也是遵守诺言,主公也不可能去挖袁尚的墙角。不然主公的名声受损,而且还会伤了袁尚的脸面。”
刘备点点头:“我与子龙毕竟相交甚浅,过去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结交,但是未能看清他的品质。没想到子龙这般令人失望。”
这就是人性!不管是企业挖墙脚还是猎头工作,用人的一方都是稀罕那个能力强,业绩好,能干的人。目标都是锁在别的阵营(公司)中那些有价值且能创造价值的武将(员工)身上!就像袁尚对吕布麾下的武将,态度也是分明的,对张辽对高顺都是十分重视,千方百计的去招募,但是对宋宪魏续这些普通的货色,就可有可无了。
赵云虽然是三国知名的武将,但并不是一位智者。他不晓得真的想让刘备欣赏他,眼红他,想挖他的墙角,他必须要在袁尚军营中干出成绩来!拿下军功来!他以为不为袁尚出力,就是提前为刘备效忠,这种想法是愚蠢和幼稚的!他的这种行为,反倒让孙乾让刘备看不到他身上的价值,反而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武将,一个朝三暮四的武将,一个慵懒没有大志的武将。
何况刘备是个仁义君子之风的人,这边受了袁尚的恩惠和优待,又岂会反过来去挖袁尚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