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牢中,于禁感到孤独无助,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苦楚和无奈。他曾经是许昌的“杀人魔王”,如今更是众矢之的,人人喊打。他感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再也找不到任何希望和出路。
于禁闭上双眼,泪水无声地流淌下来。他明白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再也找不到任何希望和出路。他内心充满了悔恨和无奈,对过去的种种错失和错误深感懊悔。在这个凄凉的境界中,于禁只能默默承受着命运的惩罚,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于禁被定罪以二十项死罪,被判夷灭三族,自己则要被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当这残酷的刑罚传到于禁耳中时,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绝望。他想起自己曾经给多少官员夷灭了三族,如今却自己要遭受同样的惩罚,他深深感受到了现世报的残酷。
几日之后,在许昌的菜市口,众目睽睽之下,于禁被当众五马分尸。整个许昌的老百姓都在喊好,他们认为这是对于禁罪有应得的惩罚。在蔡文姬和投靠文人的舆论和文章引导下,更有很多人开始为袁尚歌功颂德,称赞他英明,说他拨乱反正。
袁尚成为众人口中的英明之主,而于禁则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他曾经是许昌的“杀人魔王”,如今却以五马分尸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于禁最终化为血肉模糊,生命在残酷的刑罚下终结。而袁尚则因此事声名大振。在这个残酷而无情的世界里,正义与邪恶、荣耀与耻辱交织在一起,让人们不得不思考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不论怎样袁尚在不知情的很多官员和将领之间还是保住了名声,有关监禁汉献帝的事宜,他交给逄纪统管,司马朗具体管理。将来若是袁尚想称帝的时候,需要汉献帝“驾崩”的时候,司马朗又将会是下一个于禁,下一个替罪羊。
赵云、关平等将领和官员,得知的消息,都是袁尚和逄纪粉饰过加工过的消息,都是“于禁和曹操余党的作为”,袁尚不仅撇的干净,还有更加英明的名声。因此二将并无不满和退隐之心。
当然民间也有流言蜚语,说袁尚是第二个曹操,但是更多更深入人心的版本则是:曹操长时间害汉献帝,给他吃慢性毒药,把汉献帝的身体吃垮了,从而想取而代之,完成自己的野心,好在袁尚及时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