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那双深邃的眼睛,以及那句意味深长的话——“红龙协会旗下的所有部门,都必须以协会的利益为重。”
张峰无实际上很想去猜测陈麟到底想要做什么,但是眼下的状况已经不允许他这样了。
接下来的几天,行星开发署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
张峰无挂名亲自督导“星炬系统”的研发,同时将所有秘密项目向协会报备,而陈麟这边的高层则对此表示满意,并在一次高层会议上公开表扬了开发署的效率和贡献。
然而张峰无心中清楚眼下的这一切只是开始,红龙协会的未来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机遇,而他作为行星开发署的署长,必须在这场星际竞赛中为协会赢得更多的筹码。
赢来的筹码,本身也就是他的隐形资本。
在张峰无的强力整改下,行星开发署的工作效率迅速提升,整个部门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全速运转,其效率自然不用多说。
陈麟的支持和信任让开发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倾斜,而张峰无也借此机会将开发署的潜力彻底释放出来。
“星炬系统”的研发进度突飞猛进,原本预计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核心技术,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而开发署的工程师们日夜奋战,更是将维度构筑器与反物质燃料舱的结合推向了新的高度,而张峰无甚至是还亲自牵头,启动了“曙光号”战舰的升级计划。
“署长,这是最新的设计方案。”
王总工将一份全息投影推到张峰无面前,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我们成功将一个新的动力系统整合到了‘曙光号’的动力模块中,预计战舰的航行速度将提升至少30。”
张峰无仔细浏览着设计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很好,但这还不够……陈会长要的不是一艘普通的战舰,而是一艘能够改变星际格局的旗舰,我们接下来还需要更多的创新。”
李副总点了点头,补充道:“我们已经在尝试……”
就在开发署全力推进“曙光号”项目的同时,红龙协会总部也对开发署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麟不只一次的在高层会议上公开表示对行开发署的赞扬,但这并没有让张峰无放松警惕——他非常清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