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十六章 汲桑(3/5)


    使者很快抵达了汲桑营中。

    彼时汲桑刚刚巡视而归,盘腿坐于大帐之内。

    十余人环列左右,拿着蒲扇用力扇风。

    五月底已经比较炎热了,但汲桑身上却披着名贵的狐裘,屁股下垫着厚重的茵毯。

    不知道的人以为他肾虚。

    知道的人都明白,大将军穷怕了。在邺城抢了些好东西,便视若珍宝,即便大热天也要穿在身上,不肯离体片刻。

    使者入帐后,把石勒的想法禀报了一遍。

    汲桑听后,擦了擦汗,笑道:“石&13608;(bèi)想见好就收?也罢,便如他所愿,兵发清河,这个先锋还由他来当。”

    石勒原名&1360

    8;,有人说他祖上是匈奴羌渠人,但他居于上党,被划为羯人——说实话,羯人成分复杂,只要住在那一块的,不管哪個部族,都被晋廷称为羯人,因为他们懒得区分。

    加入公师藩的部伍后,汲桑为&13608;取姓名“石勒”。

    石勒敢打敢拼,勇猛善战,经常充任先锋,汲桑还是很信任的。

    此番南下劫掠,其实只是一次试探罢了,看看能不能突入兖州,占据地盘。

    是的,汲桑并没有什么战略。或许是被晋廷围剿怕了,他的流寇思维越来越重,打下一地,烧杀抢掠后就退走,压根没想着留下来占地盘。

    不过,或许这也怪不了他。

    世情如此,还能咋办?

    州城、郡城好破,因为兵力稀少。

    但世家大族的坞堡兵多,却不好打。

    不是打不过,问题是值得吗?死伤个几千人攻下一处坞堡,俘虏的青壮年还不一定能弥补损耗呢。

    更何况,攻堡的兵众很多都已南征北战数年,更有大量河北老兵,去换种地的丁壮,不值得。

    如今他们也就挑墙矮人少的土围子,一鼓而破,这个最赚。

    土围子好打,但不解渴。时间长了,资粮消耗殆尽,又面临官军进剿,就不得不转移。

    现在,又到了转移的时候啦。

    想到此节,汲桑只觉愈发闷热。

    但他反倒下意识裹紧了身上的皮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