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2/2)
有坞堡帅,或有郡县小吏,此番征发人丁、输送军馈十分勤谨,甚至有加入义从、捉生二军,奋勇厮杀者,可多加任用。”

    “是。”裴康默默点头。

    这些家族中的不少,在两汉年间还算显赫,后来出于种种原因,慢慢没落了。

    有的沦为了普通人,饭都吃不饱,但侥幸识字。

    有的变成了地方土豪,家族子弟最高也就当当县吏罢了。

    有的聚拢流民,种田练兵,是实打实的坞堡帅,但政治上没有门路。

    像陈留董氏,就是河间董氏的分支,汉车骑将军董承的一部分族人所建。

    长垣吴氏、浚仪王氏同理,吴子兰、王子服与董承一起被杀,族人也被祸害了不少,侥幸留存下来的人遭受政治上的打压,十分不如意。即便到了国朝,仍然没有起色,属于郁郁不得志之辈。

    另外,浚仪边氏曾经煊赫一时,祖上甚至出过边让这种名士,被曹操所杀后,一蹶不振。

    边让的外孙、出身东昏(济阳)虞氏的虞松倒是当过曹魏的中书令、司马师的主簿,但现在也不行了,家势日益不振,再下去就要被士族除名了。

    陈公拉拢这些人,真是好手段啊。

    他们竞争不过大士族,只能依靠陈公,一点一点爬上去,花几代人慢慢积累实力,重新恢复往日荣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事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而大士族被他们这么一搞,也很恶心,不得不正面迎战。

    如此一来,陈公就成了仲裁者了。

    政治一道,贵在平衡,诚哉斯言。

    “就这么办吧。”邵勋说道:“尽快把两套幕府充实起来。唔,陈郡公府虽然小,但也有些空缺,如果人安排不下,就塞到公府去。优先录用兖东子弟,兼顾兖西、豫州。”

    裴妃恰到好处地端来了茶汤,三人接过茶碗,漱漱口,转而聊起了轻松的话题。

    裴康提及了外孙的趣事,笑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只不过笑的时候还偷偷瞄了邵勋一眼。

    邵勋亦笑,笑的同时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