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古代屠城(2/4)
    这又分几种情况,要么是死了己方重要人物,要么是对方反复无常,要么是进攻方伤亡太大。

    那么,是不是这三种情况都会屠城呢?

    答案是不一定。

    曹操的爹死了,“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这就是典型的报复发泄。

    “二月,攻东昌,坚拒数日。大军四面登梯克之,遂屠戮,纵军掳掠,焚其房舍而去。”——常遇春屠东昌,这是伤亡过大报复发泄。

    那么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也不一样,看人的。

    刘秀攻洛阳之战,朱鲔杀了他哥,照样收降。

    李世民攻白岩城之战,对方一度请降,后来反悔,李世民被耍了,暴怒之下说“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

    话放出去了,后来破城,李世民又不忍,下令禁止烧杀抢掠。

    后果是什么?“三军大噪”,将领们上前请他收回成命。这是哗变的趋势。

    李世民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

    最后李世民用自己的威望安抚,出私库的钱赎人,平息了下去。

    李世民一生,只有夏县一次记录。

    “夏县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以应武周。”

    “上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使击武周。”

    “高祖令太宗益兵进讨,屯於柏壁,相持者久之。又命孝基及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进取夏县。”

    简单来说,这是与刘武周的战争,李世民是统帅,他在柏壁与敌主力相持。

    夏县有个吕崇茂的聚众作乱,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李世民帐下的三位将领去攻夏县,屠城。

    李世民是统帅,背锅没毛病。

    虽然很多人为他辩解——

    唐高祖实录——

    “帝(李渊)曰:‘平薛举之初,不杀奴贼,致生叛乱,若不尽诛,必为后患。’诏胜兵者悉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