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十章 习家池(3/5)
何用兵就是了。在他的用兵部署中,就该假设所有人都是敌人,否则容易吃大亏。

    桓温比羊冏之稍晚一天抵达。

    作为襄阳度支校尉,他很想把衙署搬到襄阳来,而不是侨治南阳。

    但现在没办法。

    抵达樊城时,正是傍晚时分,一队队杂胡兵士从南岸撤回,在西边很远处的农田中安营扎寨。

    桓温仔细观察着。

    很多人都没有马匹!不知道是出征时就没带呢,还是路上损失了,又或者抵达战场后消耗掉了。

    这场战争,死人固然是一回事,但在看不见的地方,似乎也有不小的消耗。

    桓温手下比较警醒。

    出任度支校尉后,他向天子求情,将原本在河州整合的一千五百人调了过来,充当运兵。

    这些人生于苦寒之地,愚昧野蛮,但好好整训一番后押运资粮不成问题,甚至有些过于“奢华”了——毕竟他们上过战场见过血,当运兵有点可惜了。

    “大部分都是河州的。”襄阳度支都尉辛髦指了指那些正拐下道路,前往远方的胡兵,说道:“末将方才问了一下,多为依附乞伏氏的部落,另有少许秃发鲜卑。”

    “他们说了什么?”桓温问道。

    辛髦知道上官为什么这么问,立刻说道:“有怨言,不过领了赏赐之后,牧人们高兴了许多,也就头人板着脸。不过他们马上要去淯阳了,天子可能还会发下赏赐。”

    桓温闻言停下了脚步,默默看着这些人。

    其实真正比较惨的是攻岘山的那一批人,那是真的没有任何花巧,全靠猛打硬冲,伤亡自然小不了,真打起野战,反倒没那么大伤亡了。

    另外,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疫病。

    即便有《风土病》对照,提前预防,即便是冬天,但也只能降低得病的可能,无法完全杜绝。更别说有些人其实没得病,但从西北来到襄阳后,莫名其妙浑身不舒服,人萎靡不振,多番鼓舞士气,还是很难受。

    有些人缓过来了,慢慢变得生龙活虎。

    有些人则一直病恹恹的,病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真不知道夏天攻过来时会怎样。连天大雨河水猛涨,到处湿漉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