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看什么期刊论文,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他都在研究陈国华留下来的技术资料。
他跟陈启宏、祝永年、吴几康等人,分别管理着纤维研究车间、晶圆制造车间和芯片制造车间等。
偏偏这些车间,都不是一般人能搞的。
即便是专攻晶体管技术的陈启宏,也同样被陈国华留下来的技术资料,弄得十分狼狈。
原本很高速前进的研究进展,现如今戛然而止了。
下面的研究员,如果遇到了问题,那就是先自救了。
实在是无法自救,那就互相讨论。
如果都还不行,那就先暂停了。
没办法啊,闵乃大他们都需要从头开始学这些技术,哪有那么快的时间就学会啊?
真以为他们是陈国华吗?
而王宝柱、刘永芬他们这些大学生,可不是全部技术资料都是深入学习。
比如芯片制造技术资料,这本资料本身就是理论概述。
更深入的技术资料,是后续他们参加完考试之后,陈国华拿出来的。
拿出来的新技术资料之后,那就大家开始分工协作了。
比如光刻机技术来说,大家在完成高级单反照相机的时候,那都是分几个小组,有人负责镜头的部分技术,有人负责高对比补偿技术,还有人负责全开光圈测光技术等等。
如此才能够团结协作完成研制的。
可相比技术简单一些的高级单反照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无疑就复杂多了。
吴几康就被这项技术给弄得狼狈不堪。
而且,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也仅仅只是芯片光刻的一个步骤,仅此而已。
众所周知,芯片制造技术资料里面,还涉及到了光刻胶、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抛光、清洗和检测等等。
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哪里是吴几康一个人能够搞掂的呀?
忙碌了一天的学习工作,吴几康两眼昏花,把眼镜放下来,好好地给眼睛做了一个眼保操。
等他离开车间之后,也看到了同样十分疲惫的闵乃大、祝永年和陈启宏等人。
几人对视一眼,皆是苦笑不已。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