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
仿制之后,后续才成为歼-6系列战斗机。
原时空的历史上,歼-6战斗机是沈飞制造工业公司制造的一款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一九五八年开始仿制,六零年审批投入生产,结果!
由于涡喷-6发动机没有通过100小时的试车检验,便拖延了很久。
是的,在六零年的时候,涡喷-6就已经拿到了生产资格。
可实际上完成测试工作的时间节点,却是在六四年,整整拖延了四年时间。
饶是如此,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后,在后续的十九年时间里,歼-6战斗机总共生产了五千两百零五架。
几乎是每年生产两百七十四架飞机,每隔一天半就生产出来一架战斗机。
这个生产能力,已经足够说明了很多问题。
或许是因为之前太穷了,牺牲了太多太多的英雄,所以才会如此疯狂爆单。
而后世时空的基建狂魔,从六七十年代,其实就已经可以找到一些影子了。
这大概就是血脉传承吧?
在如今的这个时空,空军部队可没有属于自己的战斗机。
他们驾驶的战斗机,还是人家的战斗机。
那么之前戴希璋他那么着急联系陈国华,希望后者可以帮助他们九所一起研发航空发动机,就可以理解了。
因为现在很缺很缺很缺战斗机,而战斗机的核心之一便是发动机。
九所这个科研机构,原本就是要摸透米格-19、米格-21这两款战斗机的技术,需要深入飞机、发动机、仪表、附件各摸底小组摸清仿制飞机的工艺技术特点和加工方法。
可以说,戴希璋他带领着九所一众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少新技术和设备,诸如化学铣切、蜂窝结构、电火花加工、钛合金加工、高压金属软管制造、喷气发动机叶片砂带磨和叶片型面光学检验仪等。
结果这些技术在之前陈国华拿出来的技术之后,不能说全部舍弃了吧,只能说这些设备都被改造了。
特别是普通款无人机和迷你型涡扇发动机的研制项目完成之后,戴希璋他们对接下来这个新的战斗机发动机研发项目,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