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说拉下脸就拉下脸。说话的语气也不太好。
小太监这才反应过来,这位爷极其受三皇子的重视,连忙换了个嘴脸,抬手轻轻的扇自己的巴掌三下后,这才赔笑道:“奴婢失了礼数,该死,该死。”
贾琏也没往心里去,摸出一块碎银塞给他道:“不回信是为了你家主人好,对你也好。这点银子你拿去喝茶,我就不送了。”
小太监也不推辞,再三谢过,这才转身走人。
回到屋里贾琏就给信丢火盆上烧了,书信文字这个东西,万一哪天情况不妙,就是个罪证,肯定是留不得的。与李亨之间保持距离,要做出一副被逼的样子,千万别主动贴上去,将来风声不对,也有个回旋的余地。
最无情是帝王家,这些龙子龙孙们,没一个是好相与的。
为李亨谋划一番,不是为了好处,而是避免更多的麻烦。
李亨这边接到小太监的回话,脸上不是很高兴,但他现在比以前要成熟了一些,知道贾琏的心态就是不愿意走的太近,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做事掌握不好分寸,得罪人是小事,坏了自己的前途是大事。
十五之前贾琏的日子极其潇洒,每日就是在屋里带着,不是在躺尸,就是在书房里读书。吃喝穿戴有好几个人服侍,桂香已经发展到贾琏嘘嘘时都想过去帮忙的程度,夜里暖床这种事情,要不是贾琏拼死反抗,桂香早就阴谋得逞了。
贾蓉这厮最近来的很是勤快,主要是他爹不拦着,甚至还比较鼓励。
听说有人想往贾琏的屋里塞人都失败了,贾蓉小一辈,多走动至少消息上比较灵通。
至于贾蓉读书的事情,贾珍已经放弃治疗了。狗东西连《三字经》都背不下来,《幼学琼林》就是上难度了,每每让贾珍想起贾敬的话: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蠢货。
想到读书,贾珍真是一肚子苦水。
这日贾琏在书房里重读《周易》,读了一会不进感慨古人治学之难。
太卷了,真是太卷了。区区四书五经加起来才多少个字?
只能说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受限于个人的眼界,限定了读书人的赛道,束缚了思想,自然科学领域,在明朝机会没有影响力,甚至不如元朝,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