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27章 大周朝最年轻的状元(5/7)
清楚捅他的人是李清时,贾琏顿时清醒了,脱口问:“阁老有何见教?”

    李清憋着笑,憋的太过难受,把脸扭开,肩膀猛抖。

    如此庄严的场面,差点成了滑稽戏的现场。当事人贾琏依旧双眼迷茫,显得颇为愚蠢。

    承辉帝都忍不住笑了笑:“贾卿这是累了,上前来吧。”

    贾琏出列之后,才算明白过来,我这是中状元了?说好的第四名呢?

    名次继续往后念,重新排列次序之后,贾琏站在了第一位。

    怎么有种做梦的感觉呢?不对,这是被皇帝当刀用了。哎,原本的计划是老子瞎说一通大实话,然后被压制,混个三甲就是了。没曾想,皇帝的决心如此之大,需要通过这么一份试卷,向天下的官员发出一个信号,朕要改革。

    结合之前的科举恢复太祖旧制以及推出的金融政策,看似是为了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实则是承辉帝在告诫群臣,卷子你们都看了,别逼着朕搞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

    逻辑链理顺之后,贾琏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反倒是在心里默默的吐槽,你倒是搞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啊。哦,太难了是吧?我还真希望你来真的,别像雍正那样搞个变种。

    这么说,下一步,皇帝大概是要把运河的地方制权收回朝廷咯?毕竟以前修运河,都是地方负责,枯水期清淤工程,都是地方官员直接发徭役。因此,地方没少设钞关。

    钞关这个东西是明朝的产物,延续下来。(可以理解为,地方修十公里的路,五十公里的过路费。)今后朝廷出钱,派专员来负责运河,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漕运总督就是个沿河的镖局,只管治安,其他都不管。典型的权责不明。毕竟从理论上,漕运总督能管运河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实际山责任却非常的有限,主要不是漕粮船和运税银的船出问题就行。

    贾琏只是随便想想,事情不是没发生么?国家工程的定义,还是要看皇帝的解释。

    说实话,贾琏是真的希望皇帝在运河上做文章,至少要把权责分清楚。

    李冬和林平都进了二甲,运气好能考个庶吉士,在翰林院坐三年外放六品官,按部就班的往上走,只要朝中有人,三年一升迁不是问题。差不多四十岁,就能混个侍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