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之事,可谓老辣。你啊,还是要学着一点,有本事以后也少卖弄。”
贾琏虚心接受并致谢,张廷恩一番话,真就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听到的。
“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糟糕,我寻思李如水也想的很明白,毕竟你才十六岁。稍微有点理智的人,最多就是笑一笑,调侃一句黄口小儿,做事倒也有章法。转头回家,不定怎么教育自家子侄呢。非要找出点弊端来,也就是你的出身了,这点名望对你而言,有点多余了。”
贾琏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若有所思,其中的得失,如果太过计较,反倒不美了。
其实就不是啥大事,无非就是贾琏被更多的人注意上了,又不是切片放大镜观察。
原本状元出身的名头,已经足够瞩目了,现在嘛,虱子多了不怕痒呗。
内阁的几个老江湖,事先都考虑的很清楚了,他们更看重的是来自陛下的观感。
从皇帝的角度看几位阁臣,张爱卿还是那么爱护弟子,李爱卿一片公心,梁爱卿深得和光同尘之道,公事上不会互相掣肘,孔爱卿不愧是首辅,深得朕心。
这么一看,贾琏忍不住感慨,以前混的层次还是太低了,如今看到内阁这个层面,相互之间的交手,那都是正大光明的路数。阴招?不存在的!
真就是那种,即便我针对你,那也不能让你挑出任何毛病,全都是权责分内的事情。
报复肯定是要报复的,贾琏冷静下来后,发现自己没法子报复李清,笑嘻嘻的凑近了老师,舔着脸道:“老师,最近有没有什么可批又不可批的款子?”
张廷恩听着并没有觉得搞笑,反倒很认真的反问:“礼部的?”
贾琏很干脆的点头:“那当然,别人又没有惹我。”
张廷恩摸着下巴仔细想了想:“有,最近礼部有一笔宣纸采购的款项,往年都是直接批,回头让人拖两个月。”老师是干啥的?这不就显示出来了么?
别的衙门张廷恩未必能奈何的了,收拾礼部还不是手拿把攥的?这个清水衙门,就是靠财政拨款过日子的。只要这笔款子拖着不办,翰林院那些专职给皇帝拍马屁的翰林就会闹。户部没钱,这又不是啥新闻。财政困难,大家都理解一下,共度时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