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就是这样,宁愿在翰林院的板凳上坐一辈子,也不愿意冒险得罪人。
入座后,贾琏很快又站起来了,因为阁臣们陆续来到,贾琏只能不停的站起,见礼。
折腾了五次后,才算是等到了承辉帝,贾琏又得站起来。
阁臣们见到贾琏在场,可以说心情各异。唯一相同的想法,就是对贾琏这个人深受皇帝信任这一点。区区正五品的官员竟然能在内阁会议出现,还不是专职的中书舍人,简直离谱。
承辉帝入座后,先看一眼贾琏,这才开口:“今日议事,朕拟潘季驯接任工部尚书,郭衍接任礼部尚书,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使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不是上了大朝会么?很明显,陛下对礼部不满了。李清出任陕甘总督,礼部群龙无首,鸿胪寺那帮人搞接待还行,干别的就差的多了。
孔照开口道:“陛下,孙大人坐镇两江,兵部尚书一职,还是卸任好一些。”
承辉帝沉默不语,眼神环视一周,发现李驰表情看似自然,实则有点勉强。
于是很干脆打回去:“此事,下次再议。”
孔照也就是提一嘴,没有继续坚持。有的话,必须他来说,皇帝听不听,那也要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孔照作为首辅,不能是皇帝的傀儡,否则这内阁首辅就别干了。
看着孔照的满头白发,这也快七十,这一届就该下去了。这也是为何承辉帝要把三位阁臣派出去的原因,补上首辅资历的最后一块。
一般情况,首辅应该是这样的资历,基层干过县令或知府,省一级干过按三司或巡抚,还要做过一任总督,在京则要做过尚书,至于是不是翰林出身,不是必要条件。
总之就是非常的务实!
贾琏总觉得有人在观察自己,顺着感觉看过去,发现是李三江。
这位不熟啊,没打过交道。贾琏报以微笑,笔走龙蛇。
郭衍接任礼部,潘季驯接任工部,在内阁会议上顺利通过。至于李清,卸任礼部尚书,专心干他的总督。这也是在向外放一个信号,规矩还没变,主要不是首辅,就得兼尚书。
如果不能兼尚书,那就是你的个人问题了。
所以呢,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