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其次是吏治,因为吏治败坏,引发的两次大规模的民变。当然了,这两个问题合起来其实是一个问题,巩固皇权。所以,任何不利于皇权的事情,陛下都是反对的。如果民生与皇权之间发生了冲突,陛下肯定选择皇权。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我是姑父,一定会好好就吏治的问题做一篇文章,我建议泛泛而谈,不要深入,免得得罪人太多。”
林如海听罢陷入了沉思,贾琏也不着急,端着茶杯不紧不慢的喝,茶叶是明前的,毕竟是苏州大户,林家的茶叶很不错。
趁林如海沉思的当口,贾琏起身,不紧不慢的四处走动,东张西望,说起来一直没时间好好看看林家呢。
黛玉悄悄的跟上贾琏,二人过中堂至后院,一路上看着一个北地宅院里,多有江南风情,还是一些旧痕迹,贾琏都忍不住感慨。林家列侯传了五代的,底蕴深厚,贾家没法比。等一下,林家传了五代,贾家到他这才四代。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琏哥哥,父亲在想什么?”黛玉悄悄的发问,贾琏笑着摇摇头:“不知道!小孩子别多问。”
“不说拉倒,我还不稀罕呢。”黛玉气的跺脚,最气的还是小孩子三个字。
走了十分钟左右,贾琏又回去了,林如海应该都想明白了。
果然见两人前后脚回来,林如海起身道:“一动不如一静,还是什么都不做比较好。争来争去的,别忘记内阁成员是要陛下点头的。”
“奏折也不写么?”贾琏好奇的问一句,按说写点文章,泛泛而谈,倒是没啥大不了的。
“这个时候写一份这样的奏折,不合适。”林如海果断的决定,贾琏想了想,点点头:“也是,倒是我想差了。”
黛玉没听懂,急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还是林如海心疼女儿着急,解释一句:“此时谈吏治,恐招群起而攻之!”
贾琏又补一句:“即便陛下确有整顿吏治之心,此举看似先人一步,也有成为众矢之的的风险。姑父位至总宪,没必要冒险。不出意外,姑父卸任总宪之日,即入阁之时。说到底,还是竞争对手不行,姑父即便什么都不做,照样鹤立鸡群。”
黛玉很好奇的问:“怎么,琏哥哥以为,当朝的阁老能力都不如父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