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核心,围绕着海运还是漕运的问题,争论的日渐激烈。
大体上看,漕运派在内阁里实力强大,海运派带头人则都是此前三位外放的阁臣。
双方的争论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因为别的事情热度被压下去了,但问题一直没解决不是,所以,争吵还会继续。
最近京城关于海运和漕运的问题,争论从朝廷里外溢到京城市井之间。
双方都在利用民间的报纸,为各自的立场摇旗呐喊。
一方主张漕运安全,海运危险,一旦遇见风浪,船队全军覆没都是常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运河两岸百万漕工的生计问题,并强调了此前的济宁事变,就是漕丁生计被断绝所致。漕粮海运,很可能导致下一次大型的民变。届时,投入的钱比海运省下的要多的多。
海运派则直接算经济账,海运固然有风险,但综合下来,同样的粮食运到京城,走海运的成本要降低三成。至于说到风险带来的损失,漕运也会遇见水匪损失的粮食,漕工消耗的粮食,远远大于海运的消耗。最后重点强调,海运以来,京城的粮价降低了两成。
还有一件事情则是内阁方面,首辅孔照,次辅梁道元,就到底是海运还是漕运,迟迟没有明确的公开的表态,就看着下面的人打出狗脑子。
这事情热度有半个月了,贾琏一直在冷眼旁观。
处理王子腾的事情后,贾琏收到了林如海的召唤,不得不赶紧赴会。
最近一直在忙着巡视组的事情,林如海难得有短暂的空闲,没等他休息一下,看了报纸才意识到海运和漕运之争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打着公事的旗号,贾琏来到督察院,林如海在办事房里与之单独会晤。
“姑父,不能等下班去家里谈么?非要如此着急?”贾琏多少有点奇怪,林如海不是如此浮躁的人。
林如海笑着摆摆手:“无妨,我便是让那些造谣的人看看,所谓灾星之说,无稽之谈。”
哦,原来是为了洗白。贾琏点点头:“谢过姑父了,其实我也不是很在意这个外号。”
“海运与漕运之争,你居然能沉的住气。真不明白,当初你可是拿砚台砸首辅的好汉啊。”林如海看似调侃,实则是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