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进步人士,主流观点都是一样的。十八世纪,中国才是世界灯塔。
英国使团访问乾隆朝的时候,真是把压箱底的好东西都带来了,带着滤镜看大清,真有舔狗的意思。
结果就这么一趟下来,乾隆的底裤被人看穿了。
贾琏为何费劲巴拉的搞那么多面子工程,不就是在尽量减少负面印象么?至少要让英国人产生一个印象,陆地上周国无敌。
出了使团驻地的贾琏,快马回京,至京城时天近黄昏,好在这个季节天黑的晚,贾琏还能趁天黑前进宫。
承辉帝第一时间接见贾琏,听取汇报。
除去与周松涛的密谈,其他的事情贾琏全都如实汇报,甚至连贿赂的事情都汇报了。
承辉帝听后非常的满意,感慨道:“不想西洋人对于鸦片买卖贼心不死,对于对本朝的关系如此重视。”
贾琏自然要加深承辉帝对欧洲的刻板印象,很自然的接过话:“西洋各国重商,英吉利一介岛国,出产不多,商业乃国之命脉。国家如此,其民亦如此。重利忘义,为获取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贿赂不过是寻常事。更多的情况下,西洋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财富,杀人夺地,奴役土著,所犯罪行,罄竹难书。以微臣之见,与西洋各国打交道,仁义道德先放一边,只讲利益即可。对英如此,对法亦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提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洋诸国,臣读史书所见,周边小国,哪一个不是得势便猖狂?”
一番话说到了承辉帝心里,忍不住点头赞许:“我天朝自身不出问题,周边小国自然不敢造次,俯首臣称。可惜贾卿少了一桩进项!”
最后话锋一转,调侃上了。气氛变得轻松欢快了起来。
贾琏毫不介意的自嘲道:“微臣知道自身的斤两,微臣这般闹腾,若无陛下之庇护,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这话真假多少承辉帝不得而知,但他听着心里真的高兴。
“此事交给卿去承办,实在是太正确了。如今西洋各国横行海上,世界之大,不可坐井观天,否则假于时日,必受其害。对西洋各国,保持接触,增加了解很有必要。”承辉帝在这个问题上,不自觉的深受贾琏的影响。
“陛下,臣以为必须严禁茶树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