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真是公忠体国。”
眼看又要吵起来,张庭恩拍案怒喝:“都给我闭嘴!”众人闭嘴,脸上犹自不忿,张庭恩转身朝皇帝拱手:“陛下,臣僭越!”
承辉帝淡淡道:“情急之下,谈不上。爱卿还是说说,该如何处置他们。”
张庭恩道:“翰林们做学问是肯定没问题的,不如外放,教书育人。微臣觉得,林大人的意见不错,如今陕甘有缺,可以安置。”
承辉帝点点头:“级,还是要降的。”
“陛下仁厚圣明,微臣遵旨。”张庭恩立刻接住这个话,其他阁臣虽然不甘心,也都跟着表态附和。
此前承辉帝的口谕,不是正式的圣旨,现在内阁统一了意见之后,发下去的就是正式的圣旨了。
其中有这么一句【圣人之学,道术兼备,故而有君子六艺。尔等混淆道术,狡辩抗命,不可不罚。朕告诉尔等,道为主,术为辅,相辅相成,以道驭术。贾氏实学,出自格物,所谓道生术,实用之学也,……。】圣旨一下,一共两批八个翰林,打包去陕甘两省为学政官。
翰林们一点反抗余地都没有,再点宗室学堂的先生时,翰林们没有再抗命了,乖乖的接受。
就这么一个事情,还特意上了邸报,进而上了民间的报纸,一时间议论不休,沸沸扬扬。官方口径一致的前提下,民间斗嘴折腾不起太大的波浪。不知道哪个匿名的缺德玩意,在报纸上旧事重提,拿出《尚书》证伪之事,大做文章。
【后人假圣人之名做《尚书》,也是建立在圣人之学的基础上。后世之贤,程、朱、王等,亦是如此。贾氏实学,虽重术,亦出于道。修身学道,治国用术,道术相辅相成,并不矛盾。为官者,不知术,必为小吏所乘。】
文中还有以上一段话,又纠缠了一段时间,也没吵出个结果来。
无论如何,贾氏实学再次进入天下读书人的视野,随后广东布政使的奏折出场,内阁发在邸报上,并强调,广东只是试点,先看看效果再说。
也就是说,在搞定了宗室学堂的增设实学科目之后,在内阁已经没有争议了,就算有,也不敢有。
随后,皇帝再发上谕,翰林空缺颇多,开庶吉士考试,补翰林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