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劝说李渊举兵起事。”
“李渊则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仅让部下伪造敕书大量征兵招揽人才。”
“李世民见反叛隋朝的刘武周已占据汾阳宫,便鼓动父亲李渊早点定下大计起兵反隋,否则将被刘武周占了先机。”
“李渊趁此机会召集将领幕僚商议,并于同年五月,起兵于山西晋阳,史称晋阳起兵。”
赵匡胤:现在看来,太宗想要造反的野心比高祖还要迫切。
隋朝刚刚有动乱的迹象,太宗就已经在暗中准备造反了,拉拢士人为将来造反做准备。
后来太宗更是见刘武周反叛隋朝,就立马迫不及待的鼓动高祖造反。
这一切的种种,足可以看出太宗一开始就有野心。
此刻他也明白了,从这里开始,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就已经是必然的。
毕竟从太宗的野心就能看得出,天下江山是他的追求。
太宗是不可能为了兄弟情义,就放弃心心念念的天下。
“在隋末的一众反隋势力之中,李渊的运气是最好的,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占了。”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和,人才成了大家角逐天下的最稀缺资源。”
“李渊就从来没有这个焦虑,他的儿子女儿们武德充沛,在人才方面属于自产自销了。”
“李渊起兵后,首先剑指关中地区。”
“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李世民一路上展示出了超凡的领导力,和兵士们同吃同住,打起仗来身先士卒。”
“而且治军极严,路上想吃个瓜果蔬菜,都一定要给老乡钱,非买不许吃。”
“如果士兵偷吃没给钱,李世民他们就会出面替他买单,士兵和百姓都夸赞李世民是仁义志军。”
“李世民率军攻打西河郡,斩杀郡丞高德儒,并宣布政令。”
“攻下西河后,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
经历过李世民这一时期的大唐百姓,深刻的明白主播所说的都是真的。
他们的皇上当初治军有多么严明,他们作为亲身经历者最清楚不过。
也正是看到皇上当年的仁义之师,他们就已经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