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事情就麻烦了,以刘备入蜀的兵力将难以对抗。
从中看得出来,刘备的思路还是冷静和高明的,反倒是庞统操之过急。
“建安十七年,张松暗中联系刘备的事情被其兄长张肃告发。”
“刘璋处死张松,刘备和刘璋之间的关系决裂。”
“于是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
“上计是暗中挑选精兵,让他们昼夜兼程,抄小道偷袭成都。”
“刘璋既不具备武力,也没有准备,大军一到就能拿下。”
“中计是在达到白水关之前,派人欺骗据守白水关的名将杨怀,说荆州危急他们要回去救援。”
“等杨怀等人上当率轻骑来见,就把他们拿下,顺势攻向成都。”
“下计是退回白帝城,联络荆州兵马入蜀,对益州徐徐图之。”
“如果犹豫滞留,就会陷入困境,不可长久如此。”
“刘备采取了庞统提出的中计,于是用计斩杀杨怀,再回军进攻成都。”
“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刘备在涪城召开庆功大会,饮酒作乐,志得意满。”
“席间刘备对庞统说今日聚会,十分快乐。”
“庞统却表示,攻占别人的国土而以此为乐,这不是仁者之兵。”
“刘备醉而发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者之兵吗。”
“并言明庞统所说不对,应该立即离席出去,于是庞统就退席而出。”
“很快,刘备感到后悔,又请庞统回来。”
“庞统回到原位,并不理睬刘备,只管像开始那样吃喝。”
“刘备就问他,刚才的谈论,算是谁的过失。”
“庞统回答,是他们君臣都有错。”
“刘备听后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朱棣:庞统给刘备献上中下三条密计取益州,最好的选择是中策,而不是上策。
刘备之所以没有选择上策,而是选择中策,原因也很简单。
刘备劳师动众,带着部队千里迢迢从荆州进入益州,目的就是想占据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