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纠正《图经》的错误。”
“公元1063年中进士,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
“北宋惯例,皇帝每三年一次前往南郊圜丘祭祀,负责的吏员为谋私利,罗列不必要项目和故意铺张。”
“沈括查阅南郊祭祀的历史沿革,撰写出一部《南郊式》,皇帝命他掌管以后南郊祭祀事务。”
“第一次按照《南郊式》筹办,就节省出数以万计的费用,宋神宗非常满意。”
“当时这些部门的官员对于天文几乎完全不懂,沈括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征集观测天象的书籍。”
“并在司天监招用文人,将方技科分为五项,这些措施均被采纳予以施行。”
“当时国家大规模登记民间车辆准备作战车使用,市易司因为无法禁止私贩四川井盐,于是将四川的私井全部填封而用解池的盐代替。”
“大臣们就这两件事上疏,宋神宗都不予回应。”
“沈括说民间车辆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老百姓称作太平车,也只能在太平日子里用用罢了。”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私井很多,无法做到完全禁绝。”
“非要禁绝就得加强警戒的投入,可能得不偿失。”
“宋神宗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第二天这两件事都停止了。”
朱元璋:沈括如此小人也能被后世人敬仰吗?不过也是,要是以科学方面才能来看的话,沈括确实当之无愧。
开始听到沈括名字的时候,他还有些意外,这样的小人怎么也能名垂千古。
不过一想到沈括在德方面令人不齿,但在才方面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他就释然了。
毕竟按照主播的要求,只要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斐然,那就能流芳百世。
他对沈括的德行是看不上的,但对其才华确实佩服不已。
沈括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不但父亲博学多才,就连母亲也是才女。
小时候的沈括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所有的书籍。
沈括的兴趣十分广泛,不仅读四书五经,对医药、军事等方面的杂书也广泛涉猎。
年轻的沈括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