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93章 北宋神人沈括(6/10)
括得到王安石的器重,并担任朝廷派出巡察新法执行成果的钦差大臣。

    沈括在到处考察后,给王安石和皇上的汇报只是报喜不报忧,一派歌舞升平。

    苏轼与王安石这位改革宰相观点却不一致,和沈括所汇报的也不一样。

    在王安石推行新政如火如荼时期,苏轼历数新政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敢于直谏,敢讲真话的苏轼,与变法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辩。

    自然遭到外放的命运,被下放到杭州担任通判。

    虽然苏轼被外放,但是在最高统治阶层心中的地位还是不低的。

    所以沈括被宋神宗派到杭州监督变法事宜的时候,还特地嘱咐沈括要格外关照苏轼。

    沈括到杭州见到苏轼后,嘘寒一番,回忆往事,临走时向苏轼索要新作。

    沉浸在昔日旧友相逢中的苏轼,向来性情耿直,没有多想,就把当时许多诗词近作等手书一份给沈括。

    其中就有引发文字狱大案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中有一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

    沈括拿着苏轼的礼物回到京城后,始终想把苏轼往死里整的御史找到沈括索要苏轼的礼物。

    但御史的文字敏感度并不高,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来。

    本来就凭御史的政治素养,加上宋神宗的欣赏,苏轼也就没什么大事。

    但沈括忽然意识到还有人要搞苏轼,于是自告奋勇琢磨苏轼的那首诗。

    皇天不负有心人,沈括真就琢磨出来了。

    按照沈括所说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这两句诗是在隐刺皇帝。

    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哪里有这样的臣子。

    沈括这一搞,御史跳了出来,把苏轼的《杭州纪事诗》曲解得神鬼共怒。

    比如诗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御史认定苏轼是在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简直一塌糊涂。

    诗句“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御史认定苏轼是在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最终,御史认定苏轼不仅与新政对着干。

    而且讥讽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