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给荀子写信,邀请他回来。”
“于是,荀子第三次入齐主持稷下学宫的工作。”
“荀子把在列国考察,特别是在秦国考察的优势和长处都讲给了齐王建听,希望齐王建吸取借鉴,争取早日一统天下。”
“齐王建对于荀子的主张也是很认可的,但架不住奸佞小人的挑拨离间。”
“荀子口中在秦国务必要铲除的奸诈小人指的就是他们,他们怎么能够不恨荀子呢?”
“于是荀子在小人的诬陷下,又只得离开了齐国,去了老朋友黄歇所在的楚国。”
“当时秦赵之间正在长平对峙,楚国趁机兼并了鲁国。”
“并把鲁国的兰陵设为县治,春申君黄歇就让荀子去当县令。”
“不到两年的时间,荀子就把兰陵治理的井井有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并且荀子还把齐国的稷下讲学之风带到了兰陵,韩非子、李斯等人就是这个时候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
“由于地方政绩搞得太好了,自然就有人羡慕嫉妒恨了。”
“有人就在黄歇跟前谗言,商汤七十里而得天下,文王百里得天下,现在给了荀子百里之地,楚国危矣。”
“春申君听信了谗言,就把荀子给辞退了。”
“没办法,荀子只好带着弟子们离开了楚国,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老家赵国。”
“赵王热情的接待了荀子,视其为上客。”
“那个时候,赵国正经历了长平之战后的另一场大劫难,即邯郸之围。”
“当时的赵国很惨,老百姓以尸体充饥,用骨头和油脂来烧火取暖,哪怕赵王自己也是食不果腹面有饥色。”
“就在荀子和赵王商讨期间,春申君黄歇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于是又恳求荀子回来。”
“但荀子也是有脾气的,坚决不回去。”
“考虑到两人几十年的交情,荀子写了一封信,狠批黄歇一顿。”
“后来黄歇又厚着脸皮,几次三番的派人向荀子道歉,希望他能够回来。”
“当时因为春申君帮助赵王解了邯郸之围,赵王也劝荀子。”
“荀子这才给了黄歇一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