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遭到打击,最后辞官。
朱熹19岁那年考中了进士,从此进入了南宋的官场。
当时只是一个九品小官,但是在外名声响亮,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
于是宋高宗召见朱熹进京面圣,但朱熹称病辞了。
后来,朱熹拜在理学家李侗的门下,过了一段时间的自由生活。
宋高宗禅位,掌权后的宋孝宗的治国方针与前人不同。
宋孝宗希望一改过去对金兵的软弱态度广开言路,于是朱熹就上书请求入京见圣。
朱熹对皇帝强调抗击金军是唯一出路,但是新皇帝却依然向金兵俯首称臣,割地赔款。
失望之余,朱熹又一次辞官而退。
后来,朱熹被各方举荐,宋孝宗想让他入京为官。
但朱熹以母亲逝世,守孝三年未终而辞退。
三年之后,朱熹的丁忧期满。
朝廷又一次派人召见,但朱熹以俸禄太低为理由辞官。
此后朱熹又拒绝了几次朝廷的邀约,但实在怕别人心生闲话,于是就勉强接受了宋孝宗提拔他为秘书郎的命令。
但朱熹没过多久又请辞退,回乡教书育人去了。
朱熹一生当中辞官27次,其中一次不退,再辞一次。
甚至假借生病为理由,也要辞官。
就这样,朱熹在南宋的官场中沉浮进退了50年。
因为多次辞官,朱熹从政的时间断断续续。
但也有二十年之久,在官场上也做了许多为国为民的大事。
朱熹辞官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德不配位,或者没有治国能力和理想。
与之相反,朱熹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抗击金军,国家富强。
但那时的统治者是南宋软弱的皇帝,与朱熹的观点并不一样。
南宋的朝廷面对金朝大军,屈辱忍让。
甚至在金军一举入侵的时候,换个都城,继续安逸的生活。
对于软弱的朝廷,朱熹有深厚的失望。
于是朱熹再也不想与这朝廷有任何的牵扯,他看不惯政治场上的一片腐朽。
于是朱熹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