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65章 河东先生柳宗元(5/9)
柳宗元处于中唐时期,文坛一改盛唐雄壮浑厚的笔调,变得冲淡平和。

    他爱读汉代文章且十分欣赏其壮丽的文风,这里的壮指向文章的旨意与气势。

    丽则更多表现在文章的技法与文辞上,追求一种清新逸丽、峭丽峻洁的境界。

    壮丽即壮中有丽,丽中有壮,呈现出一种刚健雄雅与自然清新相结合的审美风格。

    这种审美风格体现了柳宗元内心深处的真情性与理想追求。

    他创作的不少具有壮丽风格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浑厚有力的体貌,而且文辞技法多变,似乎积蕴着一股奔腾不息的内在生命力。

    在这些作品中,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磅礴之气与生命理想的安放。

    柳宗元对壮丽审美趣味的追求,彰显了中唐一部分有识之士对实现生命理想与到达理想之境的渴望。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几处美景处于永州荒蛮之地,极难发现,也不仅仅是因为它为作者提供了文兴大发的创作材料。

    其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者借这几处山水美景调适心灵,找寻人生的真谛,从而完成了精神世界的重建。

    整个游览过程产生的审美体验可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生理层面的舒适感。

    山水鸟兽各自献技,听觉、视觉以及想象等各种感官皆调动起来,共享生命流动的闲适感与自得感。

    其次是心理层面的愉悦感,山间的泉声如美玉相碰般清脆悦耳。

    使柳宗元不由得心中一动,愉悦感瞬间遍布全身。

    从生理到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最后是精神层面上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登上永州西山,所目之色,所听之声中,作者真正达到与大自然同游的生命之境。

    柳州的迷信风气异常严重,柳宗元极其反对这些做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教化,使得当地百姓不再滥杀牲畜。

    除此之外,柳州人民因为迷信,不敢动土打井,只能从偏远的地方打水,费时费力且十分危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柳宗元雇佣民工开掘打井,用实际行动证明动土打井有利无害,柳州一改迷信风气。

    与此同时,柳宗元还注重发展文化和教育事业,将其当作成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