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84章 边塞诗人高适(4/8)
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哥舒翰战败,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

    “高适出逃,向唐玄宗献策,建议竭库藏召募勇士以御贼,唐玄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唐玄宗西逃后,高适去河池郡拜见了出逃的唐玄宗。”

    “并向唐玄宗陈事说明潼关失守是因为监军不体恤军情、自相用事。”

    “还说唐玄宗西幸蜀中未足为耻,他随即被任命为侍御史。”

    “八月到成都后,升任谏议大夫。”

    “同年十二月,永王李璘在江东发动叛乱,因以前唐玄宗下诏让藩王分别镇守天下时。”

    “高适规劝过其行为不合理,唐肃宗便在永王李璘叛变后召见高适与他共同商议平乱之法。”

    “高适为其分析了江东形势后肯定永王必败,于是唐肃宗便任命高适为御史大夫。”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出兵讨伐永王李璘。”

    “至德二年,高适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江东节度使韦陟会在安陆会和,结盟誓师讨伐李璘。”

    “结果高适还没到达广陵,永王李璘便战败了。”

    “于是他又受命指挥淮南部队参与讨安史叛军,援救睢阳的行动。”

    辛弃疾:与李杜分别3年后的高适44岁了,他在睢阳这个地方遇到了董庭兰。

    董庭兰是吏部尚书房琯的琴师,他因主人被贬出长安而四处流浪,靠着精湛的琴艺谋生糊口。

    兴衰看遍,董庭兰的琴弹得越来越好,他深深地打动了高适。

    分别的时候,董庭兰伤感地对这位听众说,恐怕以后再也不能相见了。

    在这江湖之中,你我不过是擦身而过的落魄中年人,余生襟抱空对西风残照而已。

    没想到高适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就写出千古名句,既是劝慰琴师也是自勉。

    这种豁达洒脱的句子,只有盛唐时期的人才能写出来。

    44岁的高适功名未成、流落他乡,坦然地对故人表露自己的落魄。

    高适自弱冠之年就到过长安,以为能凭借自己的才华混出名堂。

    但意气风发的他并未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