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已然看不到丁点悯农诗人的影子。
关于李绅,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据说,在李绅最为穷困潦倒之时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只能去京城的李元将家中蹭吃蹭喝。
为了祭一祭自己的五脏庙,李绅顾不得自己的脸面。
为表诚意直呼李元将为叔叔,只想让这便宜叔叔能给口饭吃。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待后来李绅发迹之后,前来巴结的人就成了李元将。
可是李绅记仇得很,面对前来巴结自己的叔叔丝毫没有好脸色。
只在李元将认李绅做了爷爷之后,他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作为孙子的李元将的巴结。
全然一幅小人得志的嘴脸,上不得台面。
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一职时曾处理过一个案子。
“宝历元年四月敬宗大赦天下,李逢吉因与李绅互有仇怨。”
“便在内移官员的起草赦书中,未有提及李绅,韦处厚再次上奏议论此事。”
“敬宗下令追回赦书,并命李逢吉在增添条文添加对被降职的官员酌情内移之事。”
“五月,李绅被内移为江州长史。”
“后经两次升迁,任为太子宾客,东都任职。”
“自宝历元年至太和四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
“大和七年七月,李绅被任命为检校左常侍、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三年后,李党领袖郑覃成为宰相,李德裕被任命为浙西观察使,李绅任河南尹。”
“同年六月,李绅被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等职务。”
“开成二年,夏秋干旱,出现大量蝗虫。”
“李绅所辖的汴、宋地区却未有灾害发生,因此敬宗下诏书对李绅表示嘉奖。”
“在李绅六十七岁时,自编其诗集为《追昔游诗》,用各种体裁追叙平生的遭遇和游历。”
“抒发怀旧之情与盛衰之感,其中有很多是回忆当年漫游各地的写景之作。”
“不久后,李绅被任命为检校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