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于谦不同意此时求和,还发出文书谴责想要求和的人,稳定军心,使边境的将士们都主张坚守作战。”
“同年八月,也先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失利,于是想要将明英宗送回。”
“瓦剌将明英宗送回后便请求朝贡,瓦剌是使者每次入朝时都会带着俘虏,这些俘虏都是之前被瓦剌掳走的明朝人民。”
“于谦选择宴请使者,用金钱等赎回他们,前后共同赎回几百人。”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不仅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且地方势力也在不断出现。”
“就算在战局紧张,难以预测的战场上,于谦也只需要口述奏折之后就可以给出应对方法,并且正确快捷。”
“于谦的同僚和下属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都对他无比的敬佩。”
“同时,于谦也重视纪律的严明,一旦有官员不遵守法度,无论对方是谁,于谦都会立刻上书请旨来责备他们。”
“于谦也从来不提明英宗回来这件事是自己的功劳。”
“景泰三年,明景帝改立太子以后,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只有于谦坚持一再推辞。”
“于谦本人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做到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
“于谦觉得国家多难,臣子不应该享受这些。”
“于是坚决推辞,但皇帝还是赏赐给他府邸。”
“之后于谦就把皇帝之前给他的玺书、袍服之类的赏赐全部封存在皇帝赏赐下来的府邸里。”
“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明景帝没有不采纳的。”
“皇帝想要任用一个人时,一定会事先询问于谦对这个人的看法。”
“于谦也会实事求是地回答,不妄加评论也不会有所包庇,也不会避开与他存在嫌疑怨恨的人。”
“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没有受到皇帝这么信任的人都嫉妒他。”
“当敌军撤退之后,都御史罗通就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存在不实之处。”
“御史顾曜弹劾于谦专权,干预六部的大事。”
“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也上疏为他争辩,但还是有人去不断收集材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