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修书北齐,请归还阎氏,并愿通好。”
“此时突厥多次骚扰边地,段韶驻军塞下防御。”
“武成帝派黄门徐世荣乘驿车带着宇文护的信向段韶请教。”
“段韶认为周人反复,不讲信义,其晋阳之役,就是证明。”
“宇文护对外是丞相,在内其实为王。”
“既为母亲请和,却不派一介之使申其情怀。”
“我们则依据一纸之书,就送还其母,这恐怕是在向周示弱。”
“我认为,姑且佯装同意,等些日子再放不迟。”
“武成帝不听,于是派遣使者依礼送还。”
“宇文护得到母亲后,依然遣将尉迟迥等袭击洛阳。”
“武成帝诏令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率部抵御,军队驻扎在邙山下,滞留未进。”
“于是便命令段韶督察一千精骑,从晋阳出发。”
“五天后就渡过黄河,段韶与手下大将商议办法。”
“段韶清晨带领二百骑兵与诸军一同登上邙阪,想看看周军的阵势。”
“来到大和谷,就遇上周军,旋即派人驰告各营,集中兵马。”
“段韶马上同诸将摆开阵势以作防备。”
“段韶为左军,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与周军相对。”
“周军便将步兵摆放在前,向山上冲去。”
“段韶认为敌徒步我骑马,就指挥部众边退边引诱,候其疲惫,一齐下马攻击。”
“短兵相接,周军大溃。”
“其中军所指处,也是迅速瓦解,投坠溪谷而死的就有许多。”
“包围洛阳城的敌人,马上逃遁,弃置营幕而不顾,从邙山到谷水三十里的距离内,到处都是抛撒着的军资器物。”
“武成帝亲自来到洛阳,慰问将士,在河阴摆设宴席,款待众将,又策勋命赏,拜段韶太宰,封灵武县公。”
“天统三年,除左丞相,又封永昌郡公,食沧州干。”
“武平二年正月,段韶由晋州道抵达定陇,筑威敌、平寇二城后返回京师。”
“二月,周军寇掠,后主高纬派段韶与右丞相斛律光、太尉兰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