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光请求率兵攻取石堡城,唐玄宗命令王忠嗣分兵协助,王忠嗣迫不得已出兵,没有赏赐将士,董延光很不满意。”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担心董延光把责任推卸给王忠嗣,劝告他虽然爱惜士卒,但不能重赏将士。”
“如果出兵之后不能取胜,必然落人口实,招致谗言,引来祸患。”
“王忠嗣认为争夺石堡城对敌人没什么损失,唐军反而要牺牲数万将士,自己宁愿丢官弃爵,也不愿唐军无谓牺牲。”
“董延光率军进攻石堡城,逾期未能攻克,却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
“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
“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曾表示,自己早年与忠王李亨在宫中一起生活,愿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征召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审讯,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
“适逢哥舒翰代替王忠嗣为陇右节度,哥舒翰得到唐玄宗宠信。”
“因而上奏替王忠嗣求情,辞语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
“唐玄宗这才怒气稍微消解。同年十一月,王忠嗣被贬为汉阳郡太守。”
“天宝七年,王忠嗣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
“第二年,王忠嗣突然暴毙,终年四十五岁。”
“宝应元年,朝廷追赠王忠嗣兵部尚书。”
辛弃疾:王忠嗣因为屡立战功,地位和威望不断提升,这也遭到了朝廷小人的嫉妒。
其中,李林甫就非常担心王忠嗣入朝当上宰相。
至于野心逐渐膨胀的安禄山,也担心王忠嗣会成为自己的劲敌。
于是,安禄山提出请王忠嗣派人协助修建雄武城,想趁机截留他手下的士兵。
王忠嗣早于约定的期限到达了雄武城,没有见到安禄山就率兵返回了。
对此,王忠嗣屡次向皇帝控诉安禄山将来肯定会反叛朝廷。
不过,李林甫多次为安禄山说好话,现在王忠嗣直接控诉安禄山,无疑彻底得罪了李林甫,这成为其结局凄凉的重要原因。
自从张仁亶守边四十多年之后,王忠嗣继承了他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