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望着那道横马停在大庆殿前,汉白玉石阶之下的赵斌,眼中齐齐闪过一抹火热和激动。而赵斌望着眼前这座大殿,看着殿前那些身披明光甲,手持金枪银刀的侍卫们,眼中也是感慨非常。
而这些侍卫现在能站在大庆殿前,自然不会再是赵构的心腹,而是赵斌安排在城内的暗手。
原来自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以来,赵安、赵斌便借着暗卫之能,从赵福、赵忠的这百位兄弟中选出二十人来,凭着残缺不全的身份混入赵构新搭起的 后宫之中。
经过这十余年的时间,赵构从南京都逃到临安来了,他自己募来的那些宦官又有几人能活,就算是真能活下来,又如何比得过赵安一家精心培养的暗卫。
要知道,赵斌家的暗卫至今已经算是经历数代发展,赵斌手下这支暗卫能到如今规模,所耗费的钱财精力甚至远胜一支精锐大军。
初始之时,还只是老八贤王有感家宅不宁,四周杀机暗伏,所以才用自己的八王俸禄,招募了数位江湖侠士,为自己护卫家宅,从而保自己子嗣不绝,那时这些人甚至连个名号都没有,非要有个名号,也就是门客护卫罢了。
而等到八贤王去世,那赵安之父屡次遭遇刺杀,又屡次被救后,这位赵老爷子才起了组建势力的心思。
而这位老爷子所能仰仗的自然就是老王爷留下的这些江湖护卫,在重金相邀之下,这些江湖人士自然是再无隐瞒,耗费大量时间为赵家训练出一批小太监来。
这些人有的是天阉之体,有的则是因为家贫,才无奈入宫的人,总之都是苦命的孩童。他们在经过残酷的训练之后,这些人最后只剩下一百名,便是赵福、赵忠他们这兄弟百人。
在这一百人可以独挡一面后,老八贤王请来的这些江湖护卫也正式退出王府,有的复归天下,凭着这些年的收入做了富家翁,有的则顾念老王恩情,选择留在府内成为赵安的底牌,而从这时起,这支人马才正式被赵老太爷起名为暗卫。
可直到此时,这支人马都只是专司护卫之事,直到赵老爷子去世,赵安执掌门庭后。
这位大名府的赵员外才在福伯的帮助下,在一面经商的同时,一面建设起遍及天下的情报网。因为那时赵安的心思还在政变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