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走了半路,突然开口说:“你也别放在心上,现在子和刚取了胜,志得意满也是很正常的。”
“正常吗?如果我没有见过辛屈,我会觉得正常。”子旬突然抬起头来,手指按在车辕上,“辛屈和我们四个兄弟很像,都是危难举旗。叔更都快把大邑商弄死了,四方还剩下几个朝贡国?
我们也是被逼无奈,再不举旗,公族彻底做大,你指望我们能赢得了公族?
可是,我们和他又不同。
辛屈狠辣果决,但他更重要的是可以克制。
克制太难得了!辛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么行事,怎么谋求最大利益。
可是子和不知道,他只顾着自己的荣耀,认为称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问题解决了吗?不都在这里!
看看今天的宴会,来了几个公族?不都是随便派来几个人打发了我们!
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可是呢?子和他正视危机没?
我跟你说,这一次来朝贡的不会很多,辛屈或许会派人来朝贡,但我相信更多是应付一二。
现在,有辛氏做大,五万人,再给辛屈一段时间发展,我可不敢相信他还一直只有五万人。”
子雨没说话,听着子旬的牢骚。
子雨很清楚,子旬为什么会这么着急,因为公族做大,王族衰弱,各方正在逐渐追平青铜技术差距,当一个方的体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开始有工匠行业出现。
一旦开始有工匠行业出现,那么在一些有志于对外扩张的君主要求之下,匠人们就会想办法改良武器。
这就是现在大邑商所面对的情况。
大邑商看起来花团锦簇,但实际上早就烈火烹油了。
尤其是隔壁的东夷,他们的青铜冶炼技术,基本持平大邑商,只是大邑商不认为他们能持平,毕竟这群人现在撑死十万人,还四散各地还有海滨、沼泽,因为躲在这些地方,不好修理。
但不修理不行,因为不修理他们就会出兵淮北,影响大邑商的青铜商道。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奄,镇在这里,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河洛——中条山地区的青铜矿,以及南阳——汉水流域的青铜矿,同时被杞龙戎给阻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