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 第466章 诸部会盟于忻地(一)(2/4)
也因此分裂成上下两个土方,上土方在草原游牧,下土方在忻地、定襄半农半牧。

    然后上土方被隔壁的鬼方彻底吞并、逃散成为赤狄,下土方被武丁、妇好一顿胖揍,进而臣服在大邑商麾下。

    至于辛屈要不要大同?他其实没有人力过去开发,所以给诸娀就是。

    毕竟北平再差,还有燕山、太行两座山脉能拦截太平洋上来的水汽。

    甚至可以说,当降雨线南移的时候,北平反而是开发的好时间,因为这里的水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比温暖期的时候到处都是沼泽好开发多了。

    但大同可就惨了。

    这里一旦400毫米等降雨线南移,就会缩到代州,甚至有可能一路缩到太原,再往北水汽就过不去了。

    因此在大同,多数时候半农半牧可以,想要全部进行农业耕种,就需要完善水利建设,尤其是节水的堤坝,这个才是最大的工程。

    而东面太行和燕山交错的北平,反而是需要疏通河道。

    只有小部分地方需要打造水库,疏通与建设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如果人力均等的话,大同这边需要上百年的开发。

    而北平这边,能节省至少七成时间。

    更重要的是,等铁器的问题解决了,就更容易砍树,风车就能大规模制造。

    有了风车,排水的难度就能被大规模降低。

    最多二十年,当新一批人口成长起来,幽州体量就足以纳百万之多。

    甚至之后定了承德群山,还可以生活更多的人。

    至于要不要南下中原,辛屈也考虑了很久。

    确实,中原沃土肯定是最好,但对于后世子孙来说真的好吗?

    金边银角草肚皮,如果自己以北平为基,疏通海河与黄河形成,就能控制整个河北,更重要的是拥有草场,能将草原的战马引为己用。

    别人不知道战马作用性,现在正在组建骑兵的辛屈能不知道?

    因此权衡之后,辛屈宁愿花大力气去整顿北平,也不选择搬迁。

    第一,搬迁不容易,一场水土不服,按照现在的医疗技术,指不定就全军覆没。

    第二,北平有自己需要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