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 第0530章 重整大兴县土地分配(3/5)
税收基石。

    辛屈这边忙的都是大战略,用基建换取下一代的开发速度。

    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一种人口不足的态势。

    只要人口不足,目标定得稍微高点,那么想要解决基建和生产的平衡,就必须提振劳动生产率。

    而这个时候,抓紧使用机械,增加各种工具,就是解决劳动生产率的方案。

    这个可比单纯的生孩子,解决劳动力不足,快多了。

    更重要的就是,孩子也会有的,因为现阶段是农业社会,不是工业社会,配合爵位体系,土地私有化等等方案,你生的孩子越多,你的产出就越多。

    这就是现在的生产逻辑。

    而姚炙他们,仍然保留了相当的半农半牧的思维。

    认为土地他们多占一块,接下来他们辗转腾挪的空间就更多。

    但却忘了一点,半农半牧,也需要开荒,而且最适合的开荒之地,应该是森林,而不是沼泽。

    北平这边的地势,导致了沼泽遍地,除了冬天,还能勉强通过结冰,让整个北平处在一个平面上。

    入夏秋之际,正值雨热同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又是沼泽泛滥,牛羊生长的时候。

    泛滥的沼泽,潜藏的疫病,人都难以居住,更不要说这些牲畜了。

    一旦一头牲畜害病,可能整个牧群都要受到影响。

    牧群一旦出现问题,部落也会跟着消亡。

    所以,临近沼泽地界的部落,想要生产生活,就不可避免进入渔猎。

    而渔猎拥有极强排他性,因为渔猎也极度依赖环境。

    归根结底,北平如果不转农耕,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一定会陷入争夺土地的内耗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辛屈一定要整修河道的重要原因。

    除了对接黄河,为了之后可能需要的南下做准备之外,更多还是为了燕方农耕的转型。

    “行了,不管你怎么想,你若是真的馋这些土地,那就放牧吧。然后寻一些合适的土地,先进行农垦,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要是你能养出温顺的牛犊子,那未来卖出高价不是问题。

    昌平、通县附近的牛耕正在普及,但耕牛数量实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