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略。
三法何也?家行曰宗法,国行曰律法,天下行曰礼法。
是以一家不扫何以扫国朝,一国不扫何以扫天下。
上下一体遵之,秩序井然,天下可定。”
鲁父看完,回想之前辛屈曾经写给他的其他书,忽然就弄明白了,辛屈写的这本是嘛玩意儿。
就是封建地方的傻瓜教学。
从开始建立封地与方国,就需要重点观察水、山、森,第一点最重要,有水才能生活,至于山、森,则是添头,有山可以据险,有森可以营垒。
然后才是考虑路、兽、工,开路可以与外边沟通,也可以内部沟通,以此来获得内外资源的流动。有狩猎野兽或者放牧渔猎,可以获得皮毛和肉食,壮大自己,保暖过冬。至于工,这里指的是改造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发展,鲁父很明白,燕国能快速壮大,辛屈弄来的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后才是考虑邻居,好邻居那就修好,坏邻居那就灭掉,正好是代表了两个扩张方向,同盟兼并与对外战争。
做完这些了,四周环境稳定了,才开始考虑农耕,而且是特指耕田,不是放牧。
在这个时代,放牧其实是兽这个要略之中的,游牧可以快速移动,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方便跑路。
并且只有耕田实仓廪之后,才能考虑三法的应用,因为这个时候人多少能吃饱了,吃饱了才有别的心思,而三法就是宗法、律法、礼法,分别代表了家、国、天下。
看完之后,鲁父也有所感悟。
这玩意儿虽然傻瓜了一点,但是循序渐进,一想到自己周围的情况,鲁父也大体明白了自己陷入了农耕式发展的固定陷阱。
认为一定要农耕,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但辛屈的开荒九要已经明确告诉他了,别想那么多,先活下来,渔猎、采集、放牧都可以用来过渡,等到环境稳定合适,再来扩张与农耕,等到体量到了一定程度,自然需要用三法来约束上下。
如此才有家国天下的未来。
并且这里头也潜藏了辛屈的野望。
那就是从小及大,缔造天下认同。
“回头得让下边的家臣抄回去读,官员的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