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在先,南瓜丰收了会大家一块分,所以大家在工作中尽量不伤着南瓜秧,偶尔看到有爬上路面的南瓜秧也是小心翼翼拽回路边。
“圆哥,我来报道了。”唐植桐一到单位先去找方圆,他称呼上一直称方圆为“哥”,而不是“科”。
“工作中称职务”这种规则对方圆来说不太合适,他本身就是个与大家打成一片的人,不怎么在意职务,称“哥”反而更亲切。
“不是说了明天吗?怎么今天就来了?”方圆有些意外,从抽屉里拽出工资表,摆在桌面上,示意唐植桐补签。
“休息好了呗,不太放心这边,过来看看。”唐植桐麻溜的签上大名,捎带着看了一眼,跟自己去安东前出的那一版一致,看来方圆没在考勤上卡大家。
“嘿,是不放心南瓜吧?”方圆收回工资表,递给唐植桐一根烟。
“有圆哥在,我有啥不放心的。”唐植桐摇头否认,押运科的南瓜已经算公产了,有了渔获打底,唐植桐也不缺这一点,回复的理直气壮。
“今年没怎么下雨,听说四九城周边前阵子的麦收不太理想,过阵子大家会感谢你的。”方圆抽口烟,喷出袅袅烟火气,但话却点到为止。
“瞧您说的,那是大家的功劳,又不是我一个人干的,我可不敢当。”唐植桐连连摆手,不居功。
“呀!在屋里看会报吧,我出去转转。”方圆点点唐植桐,一副笑脸模样,领导为手下争功和个人主动争功是两码事,明显对唐植桐的态度很满意。
“好嘞!”看报喝水拿一天工资,这事唐植桐乐意干。
报纸是二流日报,厚厚一摞,有今天的,更多的是积攒下来的过期报纸。
这家报纸之所以销量大,是因为上面有要求,机关单位必须订阅。
这么做不是给二流日报捧场,而是出于宣传目的,让一些声音能传达到基层,毕竟现在收音机不普及,最便宜的宣传方式就是报纸。
唐植桐先从今天的开始看,前几版大都是国家大事、国际新闻,还有些工业方面的喜报,在第7版下方,唐植桐看到一则广告,聚氯乙烯,这是个好玩意,看来自家简易太阳能的水管能换掉了!
去年这个时间“大丰收”的报道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