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春,也是共同记忆,等若干年后,一帮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学们聊起来,估计还是能津津乐道。
瞧,有时候拉进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五斤面不多,但能凝聚起一个班级,值了。
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无论是揉面、还是剁馅子,唐植桐都没插上手。
插不上手也没事,唐植桐带领着其他几个没抢到活的同学打水、刷锅、生火。
食堂里用的锅是直径一米二的那种大铁锅,烧开一锅水费老鼻子劲了。
男生力气大,打水打的利落,白菜剁的也利落,并且将水分挤得也干净。
待调馅的时候,大家才将主导权交还给唐植桐。
593班一共剁出来满满两大盆饺子馅,都冒尖的那种。
“把面合一下,再空出三个盆来,咱们分开,四五个人守着一个盆,包起来能快一些。”为了方便调馅,唐植桐做了分派。
美食在前,同学的行动力是很快的,一会的功夫就把三个空盆放在了唐植桐面前,并小心翼翼的将馅子均匀的分做了五份。
“看好了,闻闻香不香,这可是我们家的不传之秘。”唐植桐故作神秘,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里面包着他自己调配的五香粉。
这年头味精不普及,也不好买,但五香粉还是能买到的,懂配方的可以去药店自己买,或者让师傅给配一点。
味道可能没有王守义地道,但总比没有强。
王守义十三香眼下就有,只是范围不广。
王守义的老家是豫省驻马店,59年的时候,他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但人总是要吃饭的,于是王守义决定靠十三香赚钱,和几个儿子在家里开了个小作坊,走街串巷卖起了“十三香调味料”。
唐植桐打开五香粉,全部倒入已经准备好的酱油里。
食堂的酱油是用大缸盛放的,唐植桐刚才生着火,过去找了个搪瓷盘,打过来不少。
除了酱油,食堂还额外提供盐和食用油。
盐不限量,但食用油不多,每个班只有半斤。
唐植桐一股脑的全倒进了搪瓷盆里,回来的路上更是往里面掺了蚝油、海肠粉和料油。
至于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