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军掌控之后,原先新安港的水师和很多产业也要慢慢向下龙湾转移,总之,兴华军控制的地区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这种忙碌不仅仅指的是官府和军队的忙碌,而是所有人,上到高衡自己,下到每一个普通百姓。
今日,高衡正在一所新建的学堂内参观,学堂位于谅山府城内,从谅山府建立开始,高衡就说过一定要大力兴办教育的话,他知道,孩子们是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后世不是有句话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兴办学堂的事情便提上了日程,不仅仅是在谅山府,在兴华军掌控的每一个城池,都要新建学堂。
府城之类的大城至少保证有两三所,一般的县城至少应该有一所学堂。除此之外,高衡还指示,对学堂进行年级的划分。这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古代的私塾,往往会将年龄有差异的孩子混在一起学习,高衡觉得,孩子的年纪不同,接受能力和智力开发程度就会不同,所以分开学习,因材施教会好一些。
他将学堂划分为五个年级,从六岁的孩子开始,每两岁一个年级,比如,六岁七岁是一年级,八岁九岁是二年级,以此类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孩子们接受知识的速度。如果六年级毕业考试合格之后,还有能力继续念,那么就进入更加高等的学府。当然,这样的学府目前还没有成立,这是高衡日后的规划。
今天,高衡便来到兴华学堂二年级的教室来参观,兴华学堂是谅山府第一座学堂,军部众人都倾注了心血,牌匾更是由成子龙亲自题写。这学堂实施男女分开的教学制度,不错,兴华学堂成立之后,在高衡的命令下,所有境内的女娃也要进入学校学习,家庭困难的,由军部统一进行补助。
很多人不理解女娃为什么要读书,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只有成子龙等一众高级将官理解了高衡的良苦用心,教育,本就是一代代潜移默化的事情,不论男女,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大明朝也不是没有才女,只有把教育普及,才能说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