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沪城,冯正明显得有些大鱼入海的畅快。
不是说沪城比泉城有多好。
实际上,沪城的生活节奏要比泉城快很多。
所以在沪城要更加忙碌,并没有在泉城那样的惬意松弛。
可是在沪城,冯正明可以和江成哲他们尽情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烹饪。
无论是在西餐馆街上的店里,还有在其他三家店里,冯正明总能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哪怕同样是做鲁菜,在泉城的冯正明会不自觉要做的更加老派传统。
在泉城时,尤其是在汇泉楼后厨。
冯正明和两位师兄都是会很严格用传统手艺去做。
每一步的技法,通常是不会做任何的改变。
把齐鲁大地上丰盛的物产,用鲁菜的技法烹饪成美味菜品。
那是一种对鲁菜的尊重。
那也是泉城很多人喜欢到汇泉楼吃的原因。
在泉城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有富裕的家庭,都会认可汇泉楼鲁菜的那份正宗手艺。
假日的时候,约上至交好友,在汇泉楼一楼的大堂里找一张桌子。
点上几道看似很简单普通的鲁菜。
搭配上一瓶小酒。
松弛的慢慢品味,谈天说地聊一聊最近的近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可以再加上一两道爆菜,给最后酒水收个尾,再吃上一碗手擀面,或是来上一个银丝卷,又或者是用菜盖上一碗米饭。
简单的一顿饭,能让每个人都获得一份别样的满足。
对泉城的这些老饕来说,他们可以轻易吃得出厨师是不是偷手?
也可以分辨出每道菜是不是火候恰到好处。
尤其是在传统鲁菜技法上,老饕们几乎都能评说上几句。
这么一来,也就无形会给后厨不小压力。
虽说冯正明可以非常精准做每道菜。
但有太多他自己的想法,不能够自由洒脱在菜里体现出来。
对冯正明来说不算是什么坏事。
但心里始终向往更多自由的发挥机会。
到了沪城,一切都可以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