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 第676章 绕道为检测,帝国乃机器(2/3)
归附者的机构。

    北凉郡则属于屯垦性质,一直单独设立接纳归附者的机构。

    姬宫湦得知后,并未立即修改完善,而是将之当作一种前期检验手段。

    从高原出来,前往北凉郡与前往陇西郡,距离其实相差不大,如果高原古羌族真心归附,稍微绕一点路,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影响。

    反倒是那些凡事只想着自己,不能受一丁点儿委屈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归附大周帝国。

    在姬宫湦看来,好吃懒做、贪婪无厌、愚昧无知、爱慕虚荣、心狠手辣等等,均是普通人的本性,可以加入大周帝国。

    唯独巨婴式的矫揉造作,不仅看着就令人恶心,还喜欢无事生非,需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前去处置毫无意义之事。

    这类人,根本就不配成为大周帝国的新国人。

    ……

    简而言之,大周帝国的总人口能够突破一千万,除了新国人的新生儿外,主要来源于四个方向的归附者。

    第一,东北及北海以东零散部落。第二,江南地区大量的越族部落。第三,巴蜀南端与云贵的百濮部落。第四,西北的高原古羌族部落。

    对待归附者,大周帝国始终坚持核心国策,那便是分散安置。

    甚至早期的农庄,也鼓励分家析产,留下嫡长子继承家业,其他子嗣搬迁到其他郡县,租用新农庄成家立业。

    之所以如此,好处有三。

    第一方面,可以加快新国人融合,消弭不同来历带来的隔阂。

    第二方面,避免民间形成宗族势力,加强大周帝国对乡闾的掌控。

    第三方面,有益于加快形成相同文化,提升自我认同感。

    坏处自然也有,譬如在无形之中削弱血脉亲情,容易导致孤僻与冷漠风气,出现父母偏心与赡养纠纷等。

    但是,相比于打造强大的大周帝国,上述好处根本就不值一提。

    强大帝国的基础,从来不是积极维护的血脉亲情,也不是所谓良善的社会风气,更加不是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

    帝国永远是一台机器,若想长期正常运转,便需要持续提供动力与维护保养。

    大周帝国的核心动力来源,正是新国人之